查看原文
其他

他们赞美你的伟大,我却只想看见你的真实

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 2024-06-09
在电影《芭比》的结尾,芭比勇敢地逃离粉红色的虚拟世界,来到五颜六色的真实世界。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去医院做妇科手术,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。玩偶芭比成为真人芭比,也满怀憧憬成为一名母亲。

真实世界迷人而又残酷,芭比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周围的一切,试图为自己找到一个理想母亲的模板。但她很快发现,那个如山海、如日月、如厚土般的理想母亲,似乎只存在于年复一年、连绵不断的赞美与祝福中,而真实的母亲,隐身于闪耀已久的光环后面,兀自迷惑,偶有欢乐,经常沉默。


孕育生命是自然的过程,而“成为母亲”则有被建构的成分。这种建构是如此年深日久,以至成了习以为常、理所当然。



从传统深处走来的母亲,是为远行的儿子织补衣服时的“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”,是为孩子选择良好教育环境而屡屡迁居的孟母,是《渴望》中为了收养的弃婴而忍辱负重的刘慧芳,是《人世间》里以柔弱肩膀扛起家庭重担的郑娟,是《我的姐姐》中姐代母职,为大家庭付出一辈子的安蓉蓉。

她们是无声的付出者,人们习惯了她们的无私奉献、默默付出,却很少想到她们是否真的希望自己如此。实际上,大部分母亲都是血肉之躯的凡人,力量有限,并不完美,选择成为母亲是出于爱的本能,但她们并不希望被“伟大”“超人”等词语定义——漫长的生涯中,她们拥有母职欢喜、母职荣耀,也承受着母职焦虑、母职惩罚,这一切酸甜苦辣,绝非一句简单抽象的赞美所能化解。

母亲不应该被神圣化,不应该活在被框定的标签或人设里。

这个母亲节,他们赞美你的伟大,我却只想看见你的真实。

所谓“女子本弱,为母则刚”,本是母爱激发的本能担当,但当“刚”成为毫无置疑、必须完成的使命,是不是成了另一种压力与负累?尤其当下社会不乏对“完美女性”的苛刻要求,“为母则刚”被塞进诸多令人望尘莫及的目标。

《三十而已》中的顾佳,上得厅堂下得厨房,是肩挑社会家庭的千手观音,也是奋斗财富自由的都市丽人;《辣妈正传》中的夏冰,既要做一个成功人士,也不能忘记女人的“本分”,她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没有任何变化,唯一改变的是逼着自己变强大。

《辣妈正传》剧照

“大女主”的戏码,看似励志,实则悬浮,遮蔽了母亲真实的处境,更给她们套上了不得不“刚”的枷锁。

实际上,育儿的艰辛、被忽略的家务劳动、职场隐形歧视,是大部分母亲普遍面临的困境。很多女性成为母亲后,就走向了人生的十字路口——左边是家庭,右边是工作——她们不得不在其中反复平衡,甚至取舍。她们的摸爬滚打、心酸挣扎,值得被看见。

但被看见不是为了获得赞美,相反,更多人应该意识到,母亲的困境不是她自身的能力问题,更多是庞大而普遍的结构性问题,不去改变后者,只把母亲架在一个无坚不摧、不能犯错的神圣位置上,无异于道德绑架。

我们从不吝于对母亲奉献、牺牲、温暖的一面进行赞美,但更希望看到她们真实而复杂的一面,尊重她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喜怒哀乐,理解她们多样化的选择,鼓励她们打碎一些不必要的枷锁,获得应有的权利与自由。



有一些改变正在发生。年轻一代女性受到更好的教育,拥有更强的自我意识,她们希望在母亲的身份之外,依然保有自我的真实与鲜活。

而曾经被压抑的生命活力,也在一些年老的母亲身上复活,既然年龄与角色都不该是限制,当然也不必咂舌母亲们的惊人之举。

为子女、丈夫奉献了半生的苏敏,在56岁那年离家出走,开始环绕中国的自驾游。勇敢放飞自我后,她才意识到,只要愿意,56岁也可以是奔向诗与远方的起点。

很多人读过杨本芬的小说《秋园》,这位吃苦耐劳、经历坎坷的母亲,于60多岁的年纪,一边忙碌于抚养孙辈,一边在时间的夹缝中书写,平静婚姻下的孤独、忍耐从笔端汩汩流出,那是她最真诚的回望与思考。

主动看见自己,向内认知自我,用文字留下自己活着的痕迹,即使不是“大女主”也拥有动人的力量。

就如上野千鹤子所说:“别去妨碍和剥夺她们与生俱来的振翅高飞的能力!”



当一位母亲“振翅高飞”,也会带来对母子关系、亲情关系的新思考。

“成为母亲”是被外界建构的,也是被自我建构的。当一位女性选择成为母亲,脐带的剪断也是母职的建立,她将进入一场血浓于水、长长久久的亲子关系。这场亲子关系应该是彼此独立而又相互依靠,但事实上,如果一位母亲失去了自我的精神内核,而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在孩子身上,结果可能是以爱之名去控制。

相爱相杀,“伟大”也可能走到它的反面。

《小欢喜》中的母亲,耗尽心力培养女儿,为了把女儿留在自己身边,横加干涉不让她报喜欢的大学,结果成绩优秀的女儿得了抑郁症。

《春潮》中的母亲帮着离婚的女儿照顾孙女,但不同观念的碰撞、母亲的强势性格,使得母女之间相互折磨又不得不隐忍。

这里没有完美母亲,每个人都是有瑕疵、有局限的,她们并非不知道,但沉浸得太久,灰尘已经深入肌理。

每一位母亲都值得被看见,但她们也要勇于看见自己,学会放手。

不试图支配孩子的人生,不将人生的希望全部压在儿女身上,不是一边无私付出一边心怀怨恨,而是找到自己的价值,活出自己生命的光彩,母亲,应该更快乐。

《我的阿勒泰》海报

正在播出的电视剧《我的阿勒泰》中,有这样一个母亲。女儿问她“我还是有用的对不对”,她说:“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,有人吃有人用,便叫有用,要是没有人用,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,自由自在的,是不是?”这位在草原上无拘无束、未被规训的女性,没有那么高尚、优雅、有文化,但是她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。

这种精神力量,是开阔而非狭隘的,是松弛而非紧绷的,是包容而非控制的,同时滋养着母亲和孩子。

这个母亲节,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平凡而真实的母亲,卸下“伟大”“无私”的重负,愿意付出也能忠于自我,履行母职也能拥有“自己的房间”,并不完美也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。

请记住,母亲们最想要的礼物,不是鲜花、蛋糕与赞美,而是——看见、理解与支持。



撰稿:刘振

编辑:韩小乔 蒙国锐


—————   推荐阅读   —————


“野生教育”“精英教育”割了谁的韭菜?

一张高铁票何以普惠更多人?



星标☆“安徽时评”

及时接收最新推文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